当前位置:首页 > 探索 > 帮发短信日赚150元?多名未成年学生被拐骗成为电诈“传声筒”

帮发短信日赚150元?多名未成年学生被拐骗成为电诈“传声筒”

2025-07-19 17:06:08 [娱乐] 来源:晴颜素舍站

暑期降临。传声筒

孩子们回归家庭。帮发被拐

触摸手机、短信网络的日赚时刻大增。

欺诈分子也跃跃欲试。元多

紧盯学生这一集体下手。成年

层出不穷的学生欺诈套路。

简直让人防不胜防。骗成

“薪资优厚,为电按条计费,传声筒

多劳多得,帮发被拐

日薪可达150元!短信”。日赚

最近,元多部分校园给家长。成年

发送提示短信称。

有欺诈分子以日结150元等方法。

拐骗学生发送欺诈短信。

协助引流欺诈。

近来,14岁的中学生小雨(化名)想在暑假找份兼职作业,添加社会实践阅历也赚点零花钱。很快,一陌生人经过QQ联络小雨,自称公司急招一批线上客服助理,作业内容十分简略,便是帮助群发一些短信。

“薪资待遇十分优厚,按条计费,发一条短信一块钱,多劳多得,娴熟的话,日结150不是问题!当天就能到账。”对方的介绍让小雨很动心,当即就赞同了。紧接着,对方给小雨发来一份视频教程,要求小雨依照其供给的手机号码名单,经过自己或爸爸妈妈的手机号,把一条“你的物件现已到一个半小时了,打你电话一向不通。回电话……”的短信群发出去。

△小雨群发的涉诈短信。

涉世未深的小雨认为便是份简略作业,却没想到自己成了欺诈分子的传声筒。发了几十条短信后,小雨越想越不对劲,害怕是哄人的阴谋,赶忙中止。

北京市反诈中心表明,进入暑假以来,北京警方已发现多名未成年学生被拐骗发送电诈引流短信,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学生都有,最小11岁,最大17岁,且呈延伸趋势。

反诈民警介绍,骗子经过QQ、微信等交际渠道,发布招募兼职客服信息,或是潜伏在各类兼职群中找寻方针,拐骗学生帮助群发欺诈短信。学生一旦干上这样的“兼职”,不只或许影响自己电话卡的运用和注册,更严峻的是已涉嫌参加违法犯罪,需求承当法律责任。从受害者到爪牙,便是一步之遥。

为守好家庭的“钱袋子”。

期望广阔学生和家长。

抽出宝贵时刻认真学习。

了解更多防骗技巧。

实在进步防备认识。

事例一。

7月2日,学生L某在家中阅读网页时,点开一则涉黄弹窗广告,随后下载安装了一款“网络结交”App并注册会员,软件“客服人员”奉告其需求充值才干进行“同城约会”。L某依照对方的要求连续充值完成任务,先后转账合计1万余元,才发现上圈套。

事例二。

7月7日,学生Z某在家中阅读网页时,刷到一条“寻觅暑期工”的广告,对方称现在有一份可在家中“兼职”挣钱的作业,随后,Z某在对方诱导下安装了某款“刷单”App,在软件上接单且屡次扫码付出后仍无法提现,合计丢失4万元。

事例三。

7月8日,学生X某在家中玩游戏时,点击了一个“招聘游戏代练”的广告链接,对方称在寻觅“游戏代练”的玩家,并乐意付出高额费用,X某信认为真,随后被对方引导进入虚伪游戏交易渠道,对方以“账号冻住”“交纳渠道保证金”等话术诱导其转账,终究上圈套9000元。

反诈民警提示。

家长要妥善保管好手机及付出暗码,不让孩子知晓,防止孩子因缺少判断力而上当。 欺诈方法不断更新,请同学们永久不要高估自己的防诈才能,也不要轻视骗子的欺诈技巧。除上述案子外,还有“收费免除游戏约束”“免费领皮肤”“充值返利”等各种针对学生施行的欺诈案子类型,请我们自动了解,活跃防备。 请同学们留意,凡触及“保证金”“押金”“冻结金”“认证金”等要求先付款的,一概是欺诈。但凡触及扫码、输入暗码、输入验证码的一定要慎之又慎。 但凡宣称“轻松挣钱”“高额报答”,却要求发送不明短信、链接或供给个人信息、银行账号的“兼职”,都是欺诈! 接到公检法作业人员来电时不用慌张,但凡经过电话、QQ、微信、网络等进行线上办案的“公检法机关”,都是欺诈。公检法机关办案时会当面向当事人出示作业证件或许相关法律文书,肯定不会经过网络给当事人发送通缉令、逮捕证、拘留证等法律文书,更不会要求当事人转账汇款。 除防上圈套外,还要留意切勿参加租借、出借、出售个人银行卡、手机卡及相关电子账户,跑腿取现买黄金、架起“手机口”等涉诈违法犯罪行为,成为电诈“东西人”。

(来历:首都教育)。

(责任编辑:时尚)

推荐文章
热点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