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焦点 > 老村落有了“新活法”——西安村庄“美丽经济”扫描

老村落有了“新活法”——西安村庄“美丽经济”扫描

2025-07-19 11:38:30 [知识] 来源:晴颜素舍站

西安市高陵区耿镇大街钓北村拾光农场(6月30日摄)。新活法 记者 刘印摄。老村落

在西安市高陵区耿镇大街钓北村拾光农场,西安孩子的村庄笑声与萌宠的叫声交织成趣;在临潼区代王大街山任村的石榴园,游客的美丽镜头捕捉着果林与民宿彼此衬托的美景;在蓝田县普化镇的古宅中,动听的经济琴声为老修建注入新生机……。

炎炎夏日,扫描惬意的新活法村庄游成为市民消夏的新潮流。

近年来,老村落西安不断盘活村庄资源,西安将自然风光、村庄农耕文明转化为经济价值。美丽从宅基地革新到农文旅交融,经济从传统农耕到新业态,扫描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新活法沃土上,西安村庄“美丽经济”蓬勃开展。

搁置资源变身增值财物。

“端着金饭碗要饭”这句话曾长时间挂在钓北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张锋的嘴边。

6月30日,站在改造一新的渭阳鱻鱼码头饭馆前,张锋翻开手机相册,向记者介绍杂草丛生的院子、搁置的砖厂空位等现象的老照片。

“你看这一片,曩昔有7户人家。年轻人外出打工,老房子成了‘空心宅’。”张锋说。

起色,始于2023年的钓北村“三块地”革新。当年,钓北村立异推出“保存所有权、流通使用权”形式,依照每亩1200元的价格促进乡民有偿退出部分宅基地。

乡民杨南京家的600平方米老宅,现在成为3层商住综合体。

“二楼三楼自住,一楼租借。”作为宅基地革新的见证者和受益者,杨南京告知记者,“孩子在楼下的火锅店当工头,每月收入3000多元,加上土地流通金,收入比外出打工高。”。

在30公里外的山任村,革新相同风生水起。

6月16日,在山任村柿子参观园,生气勃勃的柿树上结满青青的果子。

“比及10月,这些柿子就会像红灯笼相同缀满枝头,特别美观。”山任村乡民任撑柱说,上一年,他的柿子园通过“留树观景”形式,招引了大批拍摄爱好者,带动周边农产品出售大幅增加。

“留树观景”是近年鼓起的农文旅交融新形式,通过保存柿子树上的果实,招引游客赏景摄影,发明旅行收入,带动当地经济开展。这是传统种植业向“体会经济”转型的有利测验。

据统计,钓北村、山任村通过革新已盘活搁置宅基地20余处,流通土地1700余亩,带动工作400多人。

单一农耕晋级多元交融。

“开展‘美丽经济’,不是简单用景色招引游客,而是要构建完好的工业生态。”在钓北村的现代农业大棚里,张锋介绍起拾光农场的新项目。

记者在现场看到,巨大的火龙果植株攀缘在支架上,花蕾行将开放;甜瓜园、黄瓜园、全季西红柿园已变身研学基地……。

记者注意到,这儿的工业布局极具巧思——农用地实施“油菜+高粱”轮作,配套建造榨油工坊;搁置林地开发成帐子营地,引进专业化运营团队;使用边角地改造的“高·幸食堂”,既处理就餐难题又发明工作岗位。

“咱们村的大众不只有土地流通金、务工薪酬,还有运营分红、民宿收入,收入来历多元化,大众增收底气足。”张锋说。

推开山任村“陋舍”民宿的木门,记者看到,女主人晏红梅正在悠闲地插花。这个由民房改造的精美民宿,上一年收入打破10万元。

“曩昔运营靠自己单打独斗,年收入不到两万元,参加民宿联盟后,客源、服务、营销都有了保证,收入节节攀升。”晏红梅告知记者。

现在,山任村93家民宿参加了民宿联盟,加强协作,扬长避短,共享资源,构成民宿集群,年招待游客11万人次,带动农特产品销量提高20%以上。

这种工业交融的“化学效应”也在数据上得到了印证。到现在,西安打造魅力休闲村庄23个,全市休闲农业年招待2757万人次,经营收入达21.1亿元。

乡土旮旯进阶“流量高地”。

黄昏时分,钓北村的帐子营地亮起点点灯光,游客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;山任村的民宿飘出石榴酒的醇香……“美丽经济”的革新,正化作摇曳的灯光、浑厚的酒香,悄然改变着村庄。

6月17日18时许,钓北村“高·幸食堂”饭菜香气扑鼻。72岁的乡民陈杨民端着餐盘告知记者:“两荤一素9元钱,比自己煮饭合算。”。

“高·幸食堂”的工作人员满是本村妇女。她们身着一致服装,通过专业培训,四肢利索地为乡民和游客服务,既处理了工作又服务了乡邻。

在钓北村网络直播间,“90后”乡民小张熟练地介绍着高陵全季西红柿。

“咱们村现在有专业化的运营团队。上星期,一场直播卖了上千斤西红柿。”张锋说,村里正在谋划建造电商中心,让更多年轻人发挥优势,推进当地经济开展。

不只是钓北村,“美丽经济”正在乡土村落百家争鸣——。

鄠邑区石井大街蔡家坡村,“艺术乡建”近悦远来,唤醒村庄生机;临潼区穆寨大街穆柯寨村,千亩芦苇荡打造人文前史旅行体会区;蓝田县前卫镇将军村,新鲜舒适的民宿体会招引了川流不息的游客……。

“村庄已成为多元价值的供应源。从卖产品到卖体会,对村庄来说,找准定位,也就找到了‘新活法’。”西安市农业村庄局相关负责人说,本年,西安将再建10个“村庄空间站”,推出20条精品线路,让城乡要素活动愈加顺利,村庄开展生机更足。(大众新闻记者 刘印 通讯员 骆妍)。

(责任编辑:综合)

推荐文章
热点阅读